藏海传大结局反转过多,口碑翻车,主创该如何挽回观众

阅读: 6 评论: 0 尚妆局铃声 发布时间: 2025-07-12 00:35:00
耗时良久,精心雕琢的《藏海传》,最终呈现出的结局,真的能让所有观众心服口服吗?当“为了反转而反转”的质疑声浪甚嚣尘上,这部备受瞩目的权谋大剧,难道终究无法逃脱高开低走的命运,只能带着遗憾黯然落幕?编剧试图用一次又一次的反转,拨动观众紧绷的神经,但当反转的逻辑无法支撑剧情的走向,当人物的行为动机变得苍白无力,再多的反转,也只能沦为吸引眼球的噱头,无法真正触动人心。 “这盘棋我下了十年,你以为的复仇,只不过是别人的棋子。”《藏海传》的最终真相,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。猜中了幕后黑手并非石首辅,却没料到编剧竟让藏海的恩师赵秉文,摇身一变成了最终Boss。这种“良师黑化”的桥段,仿佛是从古早狗血剧里扒出来的老梗,让人倍感乏味。当恩重如山的赵秉文,倒在藏海操控的阴兵铁蹄之下,观众心中五味杂陈。藏海的复仇之路,可谓一波三折,扣人心弦,但剧情后期却如同脱缰的野马,一路狂奔,恨不得一集交代完所有悬念。 藏海先是凭借过人的智慧,从含章殿的鹿与雁中,窥探到父亲与皇帝之间那段尘封的往事。紧接着,在冬夏女王殒命、香暗荼身陷囹圄的危急关头,他孤注一掷,入宫面圣请罪,自曝蒯铎之子的身份,成功赢得这场豪赌。拿到尚方宝剑,救出香暗荼,并领受了替皇帝寻回癸玺的重任。剧情却突然按下了快进键。曹公公离奇身亡,曹府内卫全部中毒,唯独陆烟幸免于难。随着面具人赵秉文的现身,“第三人”的线索直指内阁首辅石大人。可就在藏海试探石一平时,陆烟却突然刺杀石一平后自尽身亡,临死前声称要为义父报仇。藏海在石一平住所找到癸玺献给皇帝,一切看似尘埃落定,石一平似乎就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“第三人”。藏海敏锐地察觉到,这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观众也从这草率的剧情节奏中意识到,石一平不过是替罪羊。 随后,藏海当面揭穿真相,将铜鱼秘密被泄露给皇帝一事公之于众,结果禁军将其下狱。当晚,皇帝就遭遇刺杀,藏海成了头号嫌疑人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真正的“第三人”,藏海的恩公赵秉文终于露出了真面目。所有的悬疑点也随之揭晓,赵秉文才是当年蒯家灭门惨案的幕后黑手。他苦心孤诣培养藏海十年,组建强大的师父团,其真正目的,是为了得到铜鱼和癸玺,进而号令天下。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中,藏海的师父高明为助他脱困,选择牺牲自己,设计了一场假死瞒天过海。藏海回到冬夏,与成为边关将军的庄之行联手设局,利用赵秉文对癸玺的觊觎,将其引入冬夏秘境。最终,藏海操控癸玺,借助阴兵之力击败赵秉文,大仇得报。庄之行也领兵救下了香暗荼,两人携手回京。藏海则选择辞官归隐,与香暗荼浪迹天涯。 这样的结局,打破了藏海黑化的预测,但也没能彻底将他和盗墓笔记中汪藏海联系起来。最终还是证明了,这部剧只是一部为了吸引眼球而炮制出来的女频爽剧,注定有热度,难口碑。 《藏海传》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,离不开导演郑晓龙的匠心独运以及演员肖战的顶流加持。从道具服装场景,到构图摄影剪辑,都透着精雕细琢的质感。江南烟雨的柔美与血腥场景的残酷,形成了鲜明对比,暗合着“藏海”之名,营造出了一种暗潮汹涌、静谧与留白并存的悠然气度。墓室机关的设计,既充满奇幻色彩,又符合古代建筑特色,展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。叙事方面,《藏海传》采用权谋线和逆袭线双线并进的方式,有一定的逻辑叙事,但更多的是短剧多反转强反转的悬疑和爽度。藏海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,学风水堪舆、土木营造、纵横之术,在朝堂上一路打怪升级,这种主角本来属于成长型长剧角色,但剧集加快了他的成长线,用悬念丛生带动剧情。让“谁是第三人”这一核心悬念贯穿始终,随着剧情的推进,局中有局,每一个转折都务必让观众意想不到。 演员们的表演也可圈可点。肖战在剧中的表现渐入佳境,面对紧张气氛和威压时,他会通过汗如雨下等小细节,展现出藏海的克制收敛。当说到被灭门的段落,他抬头陈词间,眼泪在眼眶打转,真情流露;而当得到支持后,他在叩首时间眼中闪过的些许狠意,都说明他演的不错。黄觉饰演的平津侯庄芦隐,将这个心狠手辣、残忍至极,但也有惜才舍身等复杂情绪的上位者演绎得淋漓尽致。张国强饰演的皇帝,也把帝王之心的复杂虚伪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而女主张婧仪自带一种坚韧、倔强又略带“钝感”的独特气质,很适合香暗荼这个“质子”的设定。 可惜的是,权谋剧情过于低智。尤其是当面具人赵秉文确定为“第三人”后,剧情就彻底走进了小儿科。赵秉文的身份揭露和其背后的阴谋,在前期的伏笔设置非常不充分。虽然在剧情中,赵秉文的一些行为略显可疑,但对于他作为藏海家惨案幕后黑手,以及妄图夺取癸玺号令天下的庞大阴谋,缺乏足够的线索支撑。大结局如同赶大车一样揭谜底,让观众感觉很突兀,难以在前期的剧情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逻辑链条。赵秉文既不是文官之首,也不像武将有兵权,也没有帝王血脉,就靠着癸玺阴兵就想改朝换代,简直有悖常识。前面无论是猜石首辅还是王爷都算靠谱,唯独赵秉文属于剧情杀,属于为了刻意制造反转而设计的人设。就像陈思诚的电影,为了反转吸引观众,根本不在乎剧本身的逻辑与内容。赵秉文到底依靠什么造反?难道靠阴兵杀个干干净净就行了?无名无份,百姓认可吗?世家认可吗?他一个拥有那么多人才的人物,非要牺牲十多年压宝在一个被他灭了满门的小孩子身上,简直不可理喻。 藏海多次在危机四伏的朝堂和阴谋诡计中化险为夷,靠的都是幸运值,是他人牵强的救护。他从小就能在一堆士兵中爬上郡主车,绑架侯爷之子,艺成下山顶着一堆破绽行走于豺狼虎豹之间,能活下来全靠别人善良。一下山就被香荼荼骗,没多久差点死在断龙石内,然后被庄二一语道破,最后冒险入宫面圣自曝身份,要不是各种低智剧情安排,恐怕他寸步难行。整部剧藏海打着谋士的旗号,干的全是贸然行动,缺乏足够铺垫和合理性。剧中堪舆元素与权谋斗争的融合,也显得生硬。藏海利用癸玺操控阴兵,这一能力的展现过于突然,无论是开始还是到了结局,都没有足够的情节说明癸玺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,以及是如何掌握操控方法的。 《藏海传》在热度上无可挑剔,但在口碑上与优质高水平剧仍相去甚远。藏海的复仇之路,本可以是一场对人性和权力的深刻反思,但他最终却走向了童话式合家欢的结尾,文学的层次感荡然无存。 终究是镜花水月,空留一声叹息。

评论

相关推荐

加载更多